联系热线
活性炭吸附饱和后,其孔隙被污染物填满,失去吸附能力。为了恢复其性能或安全处置,通常采用以下处理方法:
原理:高温(600~900℃)使吸附的有机物分解,恢复活性炭孔隙结构。
适用场景:大规模工业应用(如水处理、废气治理)。
步骤:
1. 干燥阶段(100~150℃):去除水分。
2. 碳化阶段(300~600℃):分解挥发性有机物。
3. 活化阶段**(700~900℃):通入水蒸气或CO₂,恢复孔隙。
优点:再生效率高(可达90%以上)。
缺点:能耗高,可能损失5%~15%的炭量。
原理:用酸、碱或有机溶剂洗脱吸附的污染物。
适用场景:特定污染物(如重金属、染料)的回收。
常用方法:
酸洗(HCl/HNO₃):去除金属离子(如Pb²⁺、Cd²⁺)。
碱洗(NaOH):脱附酚类、有机酸。
有机溶剂(乙醇、丙酮):回收高价值有机物。
优点:针对性强,可回收有用物质。
缺点:产生化学废水,需后续处理。
原理:利用微生物降解吸附的有机物,恢复活性炭活性。
适用场景: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。
优点:环保、低成本。
缺点:周期长(需数周),效率较低(30%~60%)。
原理:微波加热使有机物快速分解,能耗低于传统热再生。
优点:速度快(几分钟)、节能。
缺点:设备成本高,尚处实验推广阶段。
若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(如重金属、放射性物质),需按危险废物处理:
焚烧:高温彻底分解污染物(适用于有机毒物)。
安全填埋:固化后送至专业填埋场(适用于重金属污染炭)。
活性炭饱和后,优先考虑**热再生**或**化学再生**以降低成本;若含不可降解毒物,则需安全处置。企业应根据污染物类型、经济性和环保要求选择合适方法,确保合规且高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