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热线
HJ/T 347-2007 环境监测用活性炭是针对环境监测领域使用的活性炭的技术规范,主要规定了活性炭的性能要求、检测方法及使用规范,以确保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以下是该标准的具体内容和重点:
适用于环境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(VOCs)的活性炭,包括气相色谱分析、空气质量监测等领域。
环境监测用活性炭需满足以下性能指标:
比表面积:≥1000 m²/g,确保对VOCs的高效吸附。
粒径范围:20~40目(0.42~0.84 mm),保证吸附效率和气流通过性。
强度:≥90%,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破碎。
水分:≤5%,防止水分影响吸附性能。
灰分:≤3%,确保活性炭的纯度。
重金属含量:铅(Pb)≤0.005%,镉(Cd)≤0.001%,符合环保要求。
吸附性能:对苯、甲苯等典型VOCs的吸附效率≥95%。
标准中规定了以下主要检测方法:
比表面积测定:采用氮气吸附法(BET法)。
粒径测定:通过标准筛分法测定。
强度测定:按《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》(GB/T 7702.3)执行。
水分测定:采用烘干法(GB/T 12496.3)。
灰分测定:采用高温灼烧法(GB/T 12496.4)。
重金属含量测定: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(GB/T 12496.22)。
吸附性能测定:通过模拟VOCs吸附实验,测定其对苯、甲苯等有机物的吸附效率。
采样管填充:活性炭需均匀填充在采样管中,填充量根据监测需求确定。
采样条件:采样流量一般为 **0.1~0.5 L/min**,采样时间根据目标物浓度确定。
样品保存:采样后需密封保存,避免活性炭吸附的VOCs挥发或污染。
样品分析:采用热脱附-气相色谱法(TD-GC)或溶剂解吸-气相色谱法(CS-GC)进行分析。
HJ/T 347-2007 是环境监测用活性炭的重要技术规范,其核心在于:
1. 高性能要求:通过严格的比表面积、粒径、强度等指标,确保活性炭对VOCs的高效吸附。
2. 精准检测方法:规范了活性炭性能的检测方法,保障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可靠性。
3. 使用标准化:明确了活性炭在采样、保存和分析中的操作规范,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。
该标准的实施为环境监测用活性炭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,推动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,对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